国际化企业公司视频制作,风格很重要
全球化企业宣传片制作,设计风格很重要
不论是发展型企业,或是一些走向世界的企业,实际上都想突显企业的全球化。什么叫全球化?要有很多老外的面孔?或是大场面、大制作?
大伙较为熟识的好菜坞设计风格:富于幻想,美式幽默,个人英雄主义,此外日式的极简风格、德国的细致严谨风,也都是全球化。不管怎么说,全球化究竟什么样子,并没有严格定义,或是大多局限于表层。那就由我们通过朦胧的认识来探索本质。
集体性价值VS个人价值
可以说,我们长期以来提倡的全是集体性价值观,奥运会参赛选手通常全是奔着民族荣誉去的,为国争光才可以突显价值。
再比如说,商业宣传片中,企业品牌在最后一定要拔高高度,企业的战绩必定离不了政府部门、战略合作伙伴、社会,离不了行业、城市、时代。而片尾也通常是一群笑容的汇聚。
而国外更尊崇个人价值,理想主义、英雄主义通常是他们追求的主题。
拿两部电影举例说明。国内拍了一部《花木兰》,国外拍了一部《花木兰》,相同的人物角色,却拥有 不同的价值追求。
《花木兰》中,花木兰代父从军,象征的是中华传统的孝道精神和集体意识,而英语电影《花木兰》突显的是花木兰强烈的个人意识和实现其个人价值的向往花木兰替父出征的一个心理暗示便是她想在相亲挫败过后证明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强烈期望能够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含蓄圆润VS简单直接
国人的思维方式是中庸思维方式,就像是太极拳那样,一去一来,并且喜好滴水不漏,喜好逐层进入;而老外则是单线思维方式,一条线向前走,适当进入,但并不会太含蓄,太让人琢磨不透。
⊙实践经验VS实验操作
我们更喜欢沿袭实践经验和传统,就像是做一道菜,什么火候、放多少料全凭直觉;而国外更多的是靠数据信息,靠实验操作结果讲话。德国的餐厅厨房通常放满了各种精准的工具和量器,一切保证标准化。
宏观叙事VS局部叙事
我们的视频通常喜好与时代形势共命运,喜好立在必定的高度去表达,喜好高端大气的宏观格局;而老外更喜欢立在个人视角,从人物角色内心追求出发,人物角色代入感很强。看一看微软、苹果、GOOGLE近些年发布的若干个广告就了解了。
追求多元VS追求单一
我们在做视频时,经常优柔寡断,老想兼顾所有受众,放之四海而皆准,但大而全的结果通常是拉低了艺术性。国外就较为纯粹了,追求单一,没有任何负担。
虽然现实中难以保证真正与国外相同,但能够中和一些。少点集体性表达,多点儿个人表达。西方元素+东方文化、中方立场+西方表达不失为一条路径。